招商引资是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高水平开放、扩大就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和重要支撑。
近3年,新冠疫情反复,作为首善之区,北京有责任创新统筹疫情防控和招商引资新模式,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全国范围内树立后疫情时代招商引资的首都标杆。
北京资产评估协会政务服务委员会聚焦以专业服务为政府政策制定建言献策,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联合国际房地产顾问公司深度对接与北京招商引资相关的锚点客户,以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各类型企业包括购物中心、百货店、产业园区端客户等进行调研。调查分析与投资北京相关的投资意愿、人才诉求、政策诉求、市场诉求、产品诉求等投资决策偏好以及新冠疫情 3 年来的影响,优化营商环境需求,以“需求牵引,策略定制”的方式,提出优化后疫情时代招商引资工作的建议。
企业端投资诉求描摹
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优化关键在于有意投资北京的企业端核心诉求,以需求定策略,才能在产业方向判断、政策制定等维度实现有的放矢。因此,对参与调查企业的基础经营情况、物业产品诉求、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受调查企业基础经营情况。近六成企业经营情况低于预期水平。在员工流动性层面,超过八成企业员工数量保持基本稳定。从选址动向上看,近四成客户已落户北京,无需因转移或扩张需要而重新选址,六成客户正在或者近期刚完成新选址工作,整体市场活跃度较高。从目前职能以及扩张诉求看,受访企业在北京的主要职能超过五成为管理和研发。在扩张方向上,近五成企业偏好在北京设立总部/区域总部,其次为研发、销售或研发生产功能。
二是受调查企业物业产品诉求。企业在空间产品偏好上,近五成需求集中在甲级写字楼(或对应同等水平产业园)。从企业办公选址决策因素看,优先考虑地理位置、租金及优惠政策、项目硬件及物业水平和交通这四大核心因素。
三是受调查企业投资北京的主要影响因素。企业选择投资北京首先基于开拓市场因素,对应占比为24%。其次看重北京具备行业头部资源的优势,对应占比为18%。其他因素主要集中在需要设置总部、政策条件优惠和谋求战略合作等层面。
在投资来源上,近三成企业通过自主考察和在已有项目基础上进行新增投资。为政府主动招商引资推动的投资位列其后。总结企业投资北京的核心诉求可以看出,企业需要政府提供综合补贴、相关机构支持、客户资源(相关行业资源)和人才引进四方面的帮助。
研究结果显示,受访企业在疫情3年间,经营收益普遍低于预期,但得益于北京独特的区位和资源要素优势,企业整体对于投资北京的需求和热度依然存在,同时,对北京在政策及服务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企业投资北京主要基于市场拓展以及北京集聚的大量科研院所和协会商会等高层次行业优质资源。经过多年培育,北京整体营商环境得到提升,也为招引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部分行业的人才政策和政府基金支持也是企业选择投资北京的重要动因。
典型城市招商引资策略
招商引资本质上具备“二元性”独特表征。从宏观角度而言,大范围区域间的招商引资竞争属于正和博弈范围。然而,聚焦到城市甚至更小范围而言,招商引资竞争又出现了典型的零和博弈特征,只有在招商运作、营造投资环境、创造投资条件等方面细分、深度发力,方能真正形成本区域综合竞争力。上海和苏州作为在招商引资中表现突出的城市,其创新举措有较大参考价值。
一是上海模式的“反向飞地”招商。“反向飞地”是“飞地经济”的一种。它由本市或外市欠发达地区主动到发达地区设立“飞地”,从传统“飞入地”变为“飞出地”,其载体可以是产业园区、写字楼等多种形式。“反向飞地”打通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通道,实现产业资源、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对接,实现区域创新资源与产业结构优势互补。
例如,地处上海虹桥商务区的“东方美谷·虹桥中心”总部楼宇,其特点在于项目主体是上海市奉贤区五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镇级集体资产经营平台收购了原虹桥绿谷B栋商务楼后更名而来。作为“反向飞地”的代表项目,此总部楼宇可以依托虹桥商务区的区位价值,保证村集体资产增值;另外,项目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上市公司总部,特别是长三角区域领军企业总部,并通过此契机,引导头部机构将其创新研发基地、高质量生产基地引入奉贤区南桥镇。
二是苏州模式从项目招商到科技招商。科技招商本质上注入的是“创新要素”,通过打造一批专业化科技载体、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创新基金,促进形成蓬勃向上的创新生态。为此,苏州提出三大举措:其一,瞄准全球大院大所,加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交流,招引建立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其二,瞄准创新创业人才,大力引进高精尖人才,按照“一人一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保障战略科学家在苏开展研究。其三,瞄准科技企业,持续引进世界一流企业的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总部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引领项目,加速集聚各类科技型企业。
未来,北京可以效仿苏州、上海等城市招商策略,对招商方法论进行全面革新,形成产业链招商、科技招商新模式;也可以通过“反向飞地”等举措,实现北京各区层面的招商引资工作提质。
优化招商引资工作建议
围绕贯彻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点任务,结合此次调研成果,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立足首都功能,锚定重点领域。按照推进首都高水平改革开放、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聚焦到招商引资服务,重点瞄准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带动效应的科技创新以及先进制造、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二是发挥比较优势,重塑招商逻辑。北京市应进一步捕捉国际及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向,立足首都功能,利用北京行业数据的全面性和时效性,锚定行业“链主”和“链辅”企业,构建产业价值链,形成独具北京特色的产业云状协同体系,超前于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区域,制定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搭建专家及科研保障体系,同时,借鉴“反向飞地”等模式,强化北京远郊区县的招商引资竞争力。
扬长避短,突出首都比较优势。发挥科技优势,积极对接科研前沿,支持企业与在京高校院所共建产教融合基地、特色研究院、交叉学科实验室,捕捉项目机会。
发挥协会商会优势。整合工商联下属各行业协会资源,完善行业上下游产业链衔接,树立产业链闭环园区典范。充分发挥信息集聚优势,及时了解外资企业投资需求,更大范围、更高效率引进外资。
发挥专业服务机构优势。建议统筹专业服务力量,建立起常态化联系机制,辅之以奖励政策,鼓励其当好“宣传员”,向企业推送北京招商引资政策与需求,让企业“进得来”;当好“服务员”,精准对
接后续审计、评估、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增强市场黏性,让企业“留得住”。
如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借助资产评估机构专业优势,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投资后评价,即对项目落地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政策成本、资源成本、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开展多维度评价。通过后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优化政策,让招商引资既能“引进来”,更能“用得好”。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降低沟通成本、优化金融服务、完善其他相关奖励政策入手,争取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诉求,保持粘性,将招商与引智相结合。